您当前的位置:中国美容招商网>资讯>正文

解放军雷达基地曝光 美军瞬间傻眼没底气了

时间:2017-09-02 01:46:37  阅读:3254+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一娜

近年来,更多的情报显示,中国陆续建设了不少弹道导弹预警雷达,目前看来中国有可能将建立覆盖全国的弹道导弹预警雷达基地。据加拿大媒体月刊6月号报道称,前不久在黑龙江的佳木斯,国外侦察卫星发现了一座弹道导弹预警雷达,在浙江省一个山村也发现了同型雷达,而在福建也有类似设施。而且,拒信在东南沿海还有多处这种大型相控阵雷达。

疑似国产某新型陆基雷达

这些面向西太平洋方向的扇面型布局的各色雷达,构成整个东部地区的弹道导弹防御雷达网,不但可以监视日本和关岛等地的情报、通讯和秘密试验活动,还可以监视飞跃太平洋打击中国的美国洲际弹道导弹的动向,因此,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这类设施的国家,中国相关弹道导弹预警雷达基地的曝光,也让美日等国感到惶恐不安。

从北到南遍布沿海的雷达阵功能强大

疑似国产某新型陆基雷达

从外媒的报道来看,中国这几年陆续建设的陆基导弹预警雷达网络,是从中国的最北端黑龙江开始布阵的,然后一路沿着靠海的省份,部署到了广东。而这些雷达面对的方向,恰好是从日本北部到南中国海这一片地带,在这个范围内所有的空中或太空军事活动,应该是这个雷达阵所的目标。从这些雷达的尺寸来看,在黑龙江佳木斯的雷达最小,仅为30米×20米,还是以单个形式存在的;而在浙江的比之稍大一些,尺寸为36米×25米,且是以组网布局的形式近距离分布的,因此作用距离可能要更远,预计将达到3000公里范围。

这才是当之无愧最牛雷达:它一开全球无线电都懵了

自从导弹武器诞生以来,使用多种预警雷达、数据处理设备以及通讯和指挥控制系统组建的反导系统就成为大国战略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美国目前在世界上不遗余力的构建自己的反弹道导弹体系显得势头正旺,但事实上世界上的第一种反导系统却是苏联60年代中期在首都莫斯科周围部署的A-35反导系统,因为美国在同时代研制的"奈基-宙斯"反导系统音为性能太差没有投入使用。A-35的最大作战半径为640km、射高为320km、杀伤半径为6~8km。

既然在这个年代就拥有了反导系统,那么全球性的远程雷达警戒网络的构建就必须要同时跟进。在A-35部署的同一时代,苏联在乌克兰的尼古拉耶夫市郊外部署了一个名为Duga-1的实验性雷达系统,它成功的监控到2500km外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的动向;之后在原址上苏联又兴建了Duga-2系统,这一系统已经可以将检测范围放大到远东的新地岛,可以全范围实时监控本国的洲际导弹实验;于是在1976年在距离Duga-2系统60km外苏联新建了本文的主角功率更大的Duga-3远程警戒雷达系统。

这个系统的功率有多大?峰值功率为10MW,这几乎是一个小规模发电站才能满足的量,因此配套设施加起来基本在原地新建了一座小城,单雷达的宽度在谷歌地球上显示就有460m。而最让人无语的就是功率实在太大,导致雷达波可以衍射各种大型物体,从1976年7月到1989年12月,全球的短波频段都能听到这个它发出的声音,频率为10Hz,16Hz和20Hz,声音为每秒约10次的急促敲击声所以被人厌恶的称为“俄罗斯啄木鸟”。它不仅干扰了广播、电视转播和业余频段,甚至在信号强的时候通过电话线路都能接收到,所以当时甚至催生出“啄木鸟滤波器”和除噪器的兴起。

那么为何在1989年12月得以终结呢?首先就是US-KS早期预警卫星的成功发射和组网,这些早期设置的警戒雷达设备可以取消战备值班任务了。其二请大家注意它的部署地,它位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影响范围之内,取消战备值班也是出于安全考虑。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也并未和乌克兰只讨论了姆卡切佛和塞瓦斯托波尔的雷达问题,并未谈及Duga-3至此标志其正式废弃。

中国是首个研成反隐身先进米波雷达的国家

在雷达探测之路上砥砺前行

——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首席科学家、雷达专家吴剑旗

■李颖刘霞

他带领团队从事雷达研究二十余年,研制出了世界上首个反隐身先进米波雷达,以小的代价解决了国防安全大问题。他不盲从权威,以全新体制研制出新一代三坐标雷达,树立了我国雷达研究的里程碑。他,就是着名雷达专家吴剑旗。

用创新打造探测隐身飞机的“火眼金睛”

隐身飞机号称空战中“看不见的杀手”,它能躲避雷达追踪,凭借其隐形性能在战争中出其不意给敌方以致命打击。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派出了42架F-117A隐身战斗机,出动1300余架次,在仅占2%架次的战斗中去攻击了40%的重要战略目标,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隐身飞机的出现让防空网中的主流雷达完全失去用武之地,雷达的探测能力几乎被清零。于是,如何让雷达恢复视力,让隐身飞机现身,就成为亟待雷达研究者解决的首要难题。

1990年,吴剑旗来到以雷达研究为核心任务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工作。1991年,海湾战争中隐身飞机在战场上的巨大威力对吴剑旗产生了强烈震动:“如果没有能探测到隐身飞机的雷达,敌方的飞机到我国的领空就如入无人之境,这对国防安全是个巨大的威胁。必须攻克这个难题,恢复雷达在防空网中的地位,用雷达人的力量扞卫国防安全。”时隔一年,吴剑旗恰巧获得了负责一个旨在解决反隐身问题的预研课题的机会,这个课题名称叫稀布阵综合脉冲孔径雷达试验系统。

回顾雷达的发展历史,米波雷达曾在二战前后占主流地位。然而,随着技术发展,米波雷达不能准确测高、威力覆盖不连续、低角盲区大、阵地适应性差等缺陷逐渐凸显出来,微波雷达以其高精度、更好的抗干扰能力逐渐取代米波雷达,成为骨干雷达。但是,隐身飞机出现后,逐渐被淘汰的米波雷达重新进入雷达专家的视野:它能避开隐形飞机的隐身波段,具有探测隐身飞机的天然优势。

然而,当时的雷达研究界普遍认为:“虽然米波雷达具有探测隐身飞机的独特优势,但它的诸多劣势是难以克服的,米波雷达终究难以担当骨干雷达的重任。”面对几乎一边倒的传统思维,吴剑旗以一位雷达人独特的敏锐“嗅觉”捕捉到米波雷达的巨大潜力。他下定决心攻克提升米波雷达性能的技术难题:“科研工作者的职责就是攻克技术难题。我有信心革新米波雷达体制,我已经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就这样,没有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没有可以模仿的典型案例,没有可以参考的经典教材,只有这支雷达科研团队为国防事业奉献青春的一腔热血。吴剑旗带着他的团队致力于研究反隐身雷达体制,一做就是二十一年光阴。他从空间分集和超分辨处理两个技术路径进行了大胆创新:一是创立具有空间分集作用的稀布阵综合脉冲孔径雷达体制,二是率先使用超分辨处理和分区保形波束设计方法提高测高精度和改善空域覆盖性能。二十一年间,怀着科技报国的信念,吴剑旗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和决心,从理论模型的建立、仿真分析、试验系统到实用装备,在雷达研究史上留下了艰难摸索、奋力前行的脚步。2001年,他的团队完成了课题研究;2012年,完成了世界上首个实用系统研制。吴剑旗用科技创新的力量创造了奇迹,使先进米波雷达具有良好的低仰角空域覆盖性能和精确的测高性能,以较低代价成功解决了雷达反隐身问题,为我国探索出了一条高效、经济的反隐身装备建设之路。

而同时,在遥远的法国,类似的研究也已在同期启动,但是人们只看到了开端,却没有等到结果。

作为一名雷达科研工作者,吴剑旗早已将个人价值融入科技创新和国防事业发展:“技术创新的过程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我们通过创新,研制了采购和使用成本都不高的高性能米波雷达,相比美国花巨资打造的隐身突防能力,用小的代价解决反隐身的国防安全大的问题,避免了掉入高昂的军备竞赛陷阱,这正是雷达工作者的人生价值所在。”

独辟蹊径,铸就雷达研制跨越式发展“里程碑”

1999年,我国空军启动机动式三坐标雷达工程的研制工作,吴剑旗所在的第三十八研究所以过硬的雷达研究制造水平承担起了这一重要任务。当时,项目总设计师吴曼青院士率领的年轻研制团队作出了一个决定:采用DBF(数字波束形成)体制,吴剑旗正是这个团队的核心成员。他全力支持采用创新方案,并主动承担起了攻坚克难的重任。在重点工程型号中采用全新方案这一决定立刻在雷达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众多雷达专家的质疑声不绝于耳:当时“世界上公认最先进的三坐标雷达采用的是多波束相扫体制,沿用这一技术体制,省时省力,又简单稳妥,为何要避易就难,去挑战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的全新技术体制呢?”诚然,沿用现有的技术体制可借鉴程度高、研制风险小,不失为一个安全系数最大的选择……但是,走别人走过的路,永远无法看到最美丽的风景;爬别人爬过的山,永远无法体会首次攀登最高峰的喜悦。对于吴剑旗来说,如果沿用现有体制,在核心技术上难以实现新的突破,他不愿意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跑,“即使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风险和挑战,为了实现赶超,也应该勇敢地试一试,这是科研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

方案确定后,吴剑旗和他的团队瞄准DBF体制研究,勇敢地迈出了

第一步。一项新技术的诞生、应用必然会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DBF体制三坐标雷达的研制也不例外。背负着重大使命的吴剑旗和他的团队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从事雷达技术研究,离不开大量的野外试验、飞行试验。试验地点常常在偏远地区,山势险峻,非常艰苦,试验期间连续几个月无法回家更是常事。因此,他们付出的不仅仅是汗水、亲情,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历经4年异常艰辛的研制过程,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工程上的困难,终于取得了成功。2005年,DBF体制三坐标雷达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由吴剑旗团队研制的世界上首个采用DBF体制的305A机动式三坐标雷达在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全国人民的检阅,在我国雷达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国的DBF体制三坐标雷达研制成功后,2006、2007年连续两年在国际市场签约达一亿美元,打破了美国、法国长期占领国际雷达市场优势地位的局面,而西方先进国家在2007年后才推出DBF体制的新一代三坐标防空雷达。可以说,吴剑旗团队的成功对我国雷达技术发展产生了里程碑意义:在长期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雷达界,我国自主研制的雷达第一次以全新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性能在国际上取得了前沿位置,标志着我国的雷达研制生产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谈到引领雷达发展赶超世界水平的秘诀,吴剑旗语气中充满了坚定与信心:“只要我们认准目标、勇于创新、持之以恒,一定能成为引领者。”

在国际雷达舞台上展现中国力量

在国际雷达界,由中、美、英、法、澳五国轮流举办的系列雷达会议代表着雷达研究的权威水平,有很大的国际影响力。2013年,国际雷达会议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来自20余个国家和地区近300位雷达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大会开幕式特邀报告席第一次出现了亚洲科学家的身影:吴剑旗。吴剑旗在大会上就先进米波雷达相关问题研究作了报告,引起强烈反响。会后,澳大利亚防务杂志(ADM)以“RadarSmartsonshowinAdelaide”为题作了专题报道,重点介绍了吴剑旗的先进米波雷达研究相关问题。

2014年,受法国国际雷达会议主席邀请,吴剑旗再次率领中国电子学会无线电定位技术分会代表团出席了在法国里尔举办的2014年法国国际雷达会议,并在开幕式上作了关于先进米波雷达性能提升研究的专题报告,引起国际知名雷达专家的。

“这不仅仅是科学家个人的成绩和影响力,更代表着我国雷达研究的技术水平和国际地位。”在吴剑旗心中,早已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荣誉融入国家雷达事业。

对下一步研究方向,吴剑旗谈道:“一方面致力于纵深研究,进一步发掘米波雷达的潜力,提升目标识别能力、探测精度、实现多部雷达协同探测等技术;另一方面要继续创新,研究下一代雷达:综合应用光子和微波技术,研制出具有极大带宽、极高分辨力的数字有源阵列雷达,也就是全息感知雷达。”站在世界前沿,使我国成为雷达技术发展的引领者,这是吴剑旗追求的梦想,也是他坚守的信念和使命。

【相关阅读】中国空警500装国产相控阵雷达设计单位曝光

外媒援引中国国家媒体新华社报道称,隶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的第三十八研究所为新预警机空警-500设计了雷达平台和系统。

据美国《防务新闻》周刊网站3月14日报道,该研究所其实就是安徽省合肥市的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它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羽翼之下的众多机构之一。华东电子工程研究所与总部在合肥的中国国家遥感中心的雷达部门密切合作。

新华社援引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熊群力的话来证实3月14日一篇文章中所发布的信息。雷达附着在飞机顶端,形状为圆罩形,类似于诺思罗普飞机公司制造的E-2“鹰眼”预警机。空警-500是固定翼运-9四涡轮螺旋桨飞机。

西方媒体过去都报道了主动电子相控阵雷达是由第十四研究所(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研发的。

中国目前有几架机载预警和控制飞机在服役,其中包括配备了平衡木雷达系统的空警-200和拥有圆形雷达罩的空警-2000。有未经证实的中文媒体报道称,空警-2000(空警-3000)的更先进变型目前正在研发之中。

报道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将在即将于4月18至2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十五届亚洲防务展上展示其产品。

中国最新空警500频频曝光:让F22无路可逃

近日,国产新型空警-500预警机已成为明星,很多国内外媒体对其进行了密集的。据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网站11月27日发表文章称,空警-500这种功能更强大的新型预警机自年初开始部署以来,其先进的性能令解放军喜出望外,而其首先是由空军开始接收的。不过由于技术先进,很多信息显示和空警-2000一样,空警-500的价格也是比较昂贵的。汉和有理由相信:除了空警-500之外,解放军海空军有可能也正在部署本国版ZDK-03,而不是把后者仅用于出口。预计在未来的作战行动中,空警-500和中国自用版ZDK-03有可能会形成新的空中预警系统高低组合。

根据外媒和网络的报道,中国最新研发的首架第三代预警机空警-500已经进入中国空军服役,这是中国发展并装备的第四种预警机,之前分别是空警-200、空警-2000和ZDK-03。据有关专家的分析,空警-500最大起飞重量可达77吨,采用4台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巡航速度约每小时550公里,航程约5700公里。同时,根据空警-500最新照片判断,在其圆盘状雷达罩上出现3个尺寸相同的遮罩,推断这是采用了3组新型相控阵列雷达,由此使其具备360度的监控能力。几乎可以确定,该机在世界预警机中首次采用了数字阵列雷达技术,这一技术有着传统有源相控阵雷达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而且,空警-500预警机首次全面采用国产处理平台、国产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实现了对所有分系统的国产化。尤其是以雷达为核心的信息平台,100%是国产化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完全实现了“中国创造”。这一点十分关键。

从现在掌握的情报分析,空警-500采用的数字阵列雷达技术的核心是数字收/发单元,“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先生在研制空警-500时提出的“小载机,大预警”的设想应该就来源于此。采用数字阵列雷达技术的空警-500,对于作战空域目标区的掌握能力大大超过上一代机型,具备更强的目标探测、识别、跟踪能力,而且目标刷新速度快,多目标能力和对付隐身、机动目标能力更强。据预测,未来中国面临的作战环境十分恶劣,战区上空可能充斥着大量的目标,包括高隐身、高速、高机动目标,所以需要以空警-500为代表的新一代预警机能够最大限度的保持对目标的,同时迅速的识别、锁定各个目标,并通过数据链和卫星通讯系统将所采集到的数据上传到指控中心的同时还可分发到各个作战平台。据相关资料显示,一架空警-500监控范围为470公里,一般可指挥调度100架战机联合作战,相对国内外其它二代预警机具有很大的功能优势。

由于采用了先进雷达技术,空警-500可能具备反隐形能力,这是目前为止外军最为的焦点。据《汉和防务周刊》分析称,因为世界各军事强国正在大力开发四代和五代战机,从雷达探测的角度看,预警机对隐形飞机的探测距离将只有对三代战机等常规目标探测距离的四分之一,因而无法满足实战需求。而且,环顾中国周边,这片区域将成为四代机最为集中装备的区域,日本、韩国、印度、新加坡甚至是台湾等都已在谋求四代机,而俄罗斯T-50早已实现首飞,世界上第一型隐形战机———F-22则已部署关岛,B-2和F-35也时常出没中国周边。因此不用说十年后,即使是在当下,隐形飞机已成为中国的现实威胁。所以,空警-500的出现,不但必要而且及时,尤其对于中国对付隐身战机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而且,空警-500的入役将进一步充实中国的预警机家族,中国空中力量将获得更多探测距离远、低空探测能力强、机动范围大的空中预警平台。由于中国多种类型的预警机形成了互补,具有高低结合、远近配合,从而使其对中国海空域可实现无缝隙覆盖。如果利用它们具有信息更新速度快、识别敌方隐身目标的能力强等优点,在敌方可能来袭的方向上部署这类预警机,那么,中国的空防一定更加安全无忧!此外,中国的运-20大型运输机已经研发成功批量生产在即,如果运用空警-500的成熟技术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款更大型的空警-3000战略预警机,无疑将为中国的空中防御提供更大的帮助。

虽然中国现在已先于大部分国家装备了第三代预警机,但是中国并没有就此止步,目前正加速投入第四代预警机的研制。据悉,下一代预警机的雷达可能集成战场环境侦察、高速隐身目标探测、目标识别、抗截获、电子侦察、电子自卫和数据通讯等多种功能,而且一定不像现在这样明显凸出于机体外部,而是那种看似很随意的“贴片式”。需要获得哪个方位的信息,就在那个位置贴上几片,在外形上几乎与原有平台的外观无明显区别,这将大大有利于飞机的飞行安全和自身的隐身需要。同时,在应用上,这使得预警机在未来战争中作为信息获取、指挥控制关键节点的地位更为突出,而功能却明显更为强大,也将成为敌方隐身战机的死对头。

有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就是空警-500使用的是运-9平台,该机无论是气动外形还是发动机功率,都有了很大的跃升。据称其一次出航可在空中巡逻超过10小时,这意味着空警-500的作战半径和滞空时间都将得到提升,因而其与战斗机配合巡航的时间更长、效率更高,而且不存在盲区,还可根据需要决定装备的机群数量,但空警-2000却受制于平台需要外购而做不到。一言以蔽之,空警-500作为“小平台、大预警、高性能、新一代”的新机型,可以随心所欲根据军方的实际需要想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而不必考虑平台的问题。而且,如果自用的ZDK-03型预警机也同期开始装备部队,那么,空警-500和ZDK-03的高低组合,未来将逐步替代现有的空警-2000和空警-200组合,不但对中国空中力量的新型战斗力生成作用相当明显,而且将使中国三军部队装备预警机的普及化水平逐步赶上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准。

空警500核心技术完全国产化

近日,中国电科在北京召开空警-500预警机研制总结表彰大会,对研制工作进行总结,对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局、空军等上级机关领导及中国电科总经理樊友山、副总经理王政等领导亲手为项目研制的4个先进单位代表和50名先进个人颁发奖牌和荣誉证书。

雷动的掌声、闪光的奖牌、红艳的证书,把获奖者的脸庞映衬得无比灿烂。这是无尚的荣光!这是难忘的时刻!这是中国电科为空警-500预警机研制者送上的崇高荣誉和英雄礼赞!

“空警-500预警机的研制成功突破了‘卡脖子’的局面,是中国电科在党的领导下、在上级机关指导下,以技术创新为我国国防事业贡献的又一国之重器;是电科人自觉践行‘自力更生、创新图强、协同作战、顽强拼搏’预警机精神的高度体现,再一次践行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在热情洋溢的讲话中,樊友山代表集团公司党组对长期奋战在预警机事业一线的广大职工干部的奉献、拼搏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感谢。

“中国电科是国家电子信息领域的‘主力军、国家队’,在机载雷达等各个领域都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在装备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交付了很多性能先进的信息化装备。空警-500预警机的研制周期短、指标能力强、管理模式新、使用情况好,其成功研制标志着国产预警机技术的发展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真正实现了‘小平台、大预警、高性能、新一代’的目标。”出席会议的空军首长对中国电科和全体电科人的高度肯定和热情赞扬回荡在表彰大会的现场,回荡在每一位电科人的心中。

伟大的使命催生伟大的事业

随着越来越紧迫的现实形势,新型预警机的现实需求更加迫切。如何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解决我国预警机发展的燃眉之急,在咱们自己的飞机平台上,装载上重量更轻、性能更优的预警雷达,成为摆在所有预警机研究者面前的一道课题。

艰难的挑战往往孕育着难得的机遇,中国电科人敏锐发现并成功抓住了这次机遇。早在十九年前,中国电科便与国际同步开展数字波束形成的技术研究,并在世界首次提出数字阵列雷达的概念。

数字阵列雷达技术是当前国际上的最新技术,其主要原理就是用数字收/发器件替代原来使用模拟式器件,这样就降低了系统的重量、体积,同时降低了损耗。正是依托这种先进的技术优势,中国电科又提出了在国产飞机平台上利用先进的数字阵列雷达技术构建新一代预警机的伟大设想,实现“小平台、大预警、高性能、新一代”的目标。自此,基于数字阵列雷达和中国国产运载飞机的空警-500预警机的研制工作正式开始。

此后,空警-500预警机的研制工作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每位科研人员的努力下一路向前。最终,经过中国电科与中航工业等兄弟单位的团结协作、大力攻关,新一代预警机的研制任务顺利完成,空警-500预警机翱翔在祖国的蓝天,中国的预警机事业掀开了崭新一页。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

在新中国预警机事业的发展征程中,电科人不仅研制出了空警-2000、空警-200、空警-500等系列预警机,而且沉淀、孕育出了“自力更生、创新图强、协同作战、顽强拼搏”这一伟大的预警机精神。

自力更生,开创全新道路。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我党一贯的优良作风,也是国防科技工作者始终如一的传承。

“惟有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才能将祖国发展与国家安全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空警-500预警机研制过程中,电科人始终牢记这一点。在信息系统方面,空警-500预警机首次全面采用国产处理平台、国产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实现了对所有分系统的国产化;在元器件方面,通过原位替换、重新设计、统型替代等方法,大幅压缩进口元器件使用比例,国产化规格比超过90%,在国内重大装备型号研制中首屈一指,实现了信息系统的“中国制造”,尤其是雷达的核心信息平台服务器100%实现国产化,完全实现了“中国芯”。

空警-500预警机的研制成功,彻底摆脱了预警机发展依托国外平台的被动局面,为我国预警机事业发展创出了一条全新道路。

创新图强,摆脱受制局面。习近平主席一再强调,“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的竞争”,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空警-500预警机工程,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具体实践。空警-500预警机的创新,有雷达的,有系统的;有技术的,有管理的;有方法的,也有理念的。通过这些创新,我们提高了信息系统对平台的适应性,摆脱了预警机发展对国外平台的依赖,也让我们相信:通过创新,未来可以让信息系统去跨越平台,建立起国家需要的网络信息体系,真正实现信息引领。

正是因为创新,我们才摆脱了平台受制于人的局面,催生了空警-500预警机的诞生;正是因为创新,我们预警机事业的发展才能有更为广阔的天地。

协同作战,凝聚合作力量。预警机作为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技术领域、多个分系统,因此,这就特别需要跨技术、跨行业高度复杂的协同作战,形成合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难题。

在空警-500预警机研制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在各级机关的坚强领导下,研制全线大力协同,军地双方,航空单位、电子单位积极配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先后转战北京、合肥等地,历经严寒酷暑、雨雪风沙,始终斗志昂扬,奋力前行。项目论证阶段,论证单位和工业部门不分你我,互为对方承担论证任务,对设备选型、指标论证等方面充分论证,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立项论证报告和研制总要求,指导了系统设计。为保障装机首飞节点,陕飞公司不计成本,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将整个装机现场搬到电联的工作现场。

在试飞过程中,为实现试飞架次连续、高效安排又适应任务系统间隔调整的要求,各方一起克服训练困难,合理安排计划,统筹试验任务,协调目标资源,组织试飞场次,实现了“不放过一个可飞天气,不放过每一个可飞场次”,创造了预警机飞行架次的新纪录。

空警-500预警机的研制成功是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的充分体现,是各参研单位凝聚成的气势磅礴强大合力的充分体现。

顽强拼搏,书写奋斗故事。空警-500预警机的研制成功,凝聚着广大参研人员的忘我拼搏和无私奉献。在研制过程中,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有同志曾在连续试验飞行5小时后,晕机呕吐,仍然坚持参加数据分析;有同志身体不适,飞行前都要吃下药品后再上机;我们始终记得:研制团队转战南国北疆,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持续奋战,“拼”出了装备,“练”出了能力,“磨”出了意志。

这支主要技术负责人平均年龄不足40岁的研制团队,继承了发扬了第一代预警机建设者们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已然成长为我国预警机事业持续发展的中流砥柱。

空警-500预警机的研制成功再一次证明:核心的装备,关键的技术靠引进是引不来的。在研制过程中,我们这些可敬可爱的科研人员在技术上自主创新、不懈追求,在谋划上高瞻远瞩、找准方向,在精神上以苦为乐、斗志昂扬,一路披荆斩棘、过关斩将,今天我们可以向党和国家报告:我们再次不辱使命,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重托。

当然,我们应该始终保持清晰,信息技术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息,预警机装备的未来需要我们持续去定义。作为中国预警机事业的研究者、推动者和建设者,中国电科将继续不辱使命,以坚持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牢记强国梦、强军梦、电科梦,持续开展技术与管理创新,为我国预警机装备发展事业顽强拼搏、再创辉煌。

空警2000只是过渡中国应研制更先进的预警机

【战略网综合】空警-2000(代号:KJ-2000,英文:XianKJ-2000,北约代号:Mainring,中文:主环)预警机,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全天候、多传感器空中预警与指挥控制飞机。该机主要担负对空、对海监视、跟踪和识别任务,并可根据作战需要执行辅助指挥引导和控制等任务。

空警-2000,是中国以俄罗斯伊尔-76运输机为载机平台改装,加装中国自主研发的相控阵雷达和电子系统。空警-2000预警机装备部队后,多次圆满完成空军组织的实兵对抗和实弹演练,并担负了第29届奥运会空中安保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首都阅兵、空中安保等任务。

空警-2000预警机安装了相控阵雷达,碟形天线,超级计算机、控制台及软件。雷达为固定三片式,呈三角构型安装,能够360度全方位扫描覆盖,特别擅长于探测速度较高的空中或海上目标。空警-2000投入空军服役,扩展侦察能力,加强对电子情报、电磁情报、无线电情报收集,提高战斗机效能60%以上。

空警-2000作为目前我国最先进的预警机,对我国空军的体系作战能力有巨大的提升作用,其探测距离对大型飞机目标超过700公里,小型飞机超过300公里,海面舰船超过270公里,与美军的E-3预警机持平,超过了E-2,完全可以满足中国空军作战时的预警需要,特别是对周边中等强国形成了压倒性优势。然而在面对强敌美国时,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到,这款预警机虽然先进,但和美国的同类产品差距还是比较明显的。

空警2000的总设计师是王小谟,王小谟谈到空警-2000时,认为其T/R组件多,采用了最先进的相控阵体制,扫描速度快,增益较大,可以实现远距离探测。但军迷们忽略了他说到的几个问题,例如T/R组建上使用的高功率放大器是晶体管(BJT)而不是MMIC(单片微波集成电路),这就导致了空警-2000的功率放大效果与美国E-3和E-2相比差了不少。

为了达到上述的巨大探测距离,唯一能做的就是增加T/R组件数量且扩大天线孔径,但这样做还不够,因为晶体管的放大效应要比MMIC低一个数量级,且元件本身体积大达到了18平米。而同期的E-3只有11㎡,最终因此还需要其他措施,空警-2000选择了L波段进行操作,中心频率1.5Ghz。众所周知,波长越长,传播距离越大,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决定了空警-2000的探测距离追上了E-3。

然而采取这些措施直接导致的结果是两个,首先是雷达的旁瓣太大,这一点王小谟也承认空警-2000的旁瓣要大于E-3,因为采取了更大的天线孔径,不可避免的要溢出更高的功率和波瓣,这在战时是非常致命的。因为美日的电子干扰机可以很轻松的在较远距离对空警-2000进行干扰,缩短其探测距离90%以上。

失去了预警机支援,中国空军空战结果就堪忧了。而相比之下美国的E-3采取了S波段,雷达天线尺寸和旁瓣更小,这可以反映在两个飞机的增益上。根据估算,空警2000的增益要比E-3小7db,约5倍差距,此外我国目前的干扰机只有运八改的电子干扰机,根本无法突破敌人歼击机防线靠近E-2,E-3在足够的距离上对其实施干扰。

第二个问题就是的耗电的功率大大增加。而空警-2000却采取了不转动的相控阵雷达体制,这就出现了一个矛盾。空警-2000的耗电量无法同时满足三个雷达阵列同时进行120°的扫描,即使能够满足,探测距离也要大大减小。空警-2000的单个电扫阵列功率不会大于6kw,而如果要同时操作三个阵列,算上系统损耗的话,功率要远远大于3倍的6kw。且如果同时采取三个阵列操作,雷达的刷新率和目标驻留扫描时间都要延长才可以得到足够的信噪比让计算机来处理信号,因此空警-2000唯一的办法就是采取单阵列扫描的模式。

而这种模式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空警-2000在巡逻路线上,要不停的转弯以将雷达威力区域对准作战区域,最终成了现在空警-2000典型的巡逻路线,两个圆心距离100公里的同心圆内飞8字。这样的作业路线对于空域要求极大,3.36万平方公里的空域要被占据,导致的结果就是这一区域其他飞机作战,训练遭遇困难,飞机数量容量急剧下降。

而在作战时,如果双方战机刚好位于空警-2000的威力边缘区100公里内,空警2000需要不断的转弯绕飞8字,那么其威力区就要不断变化,我方的战斗机就要不断处于失去预警机掩护的尴尬局面,不得不调整自己的阵位,如果此时正处于空战紧要关头,带来的结果是灾难性的。

最后是俄罗斯卖给我们的二手伊尔-76,机体寿命本身不长,且巡航时间较短,机体本身对雷达的阻挡也很严重,其实并不适合做军用预警机的机体。再则因为是从国外购买,数量上受到极大限制,无法大批量生产。可以想见在未来对空警-2000的改进中,中国将利用商飞C919平台作为预警机平台,量产新型预警机,放弃现有的固定雷达模式,改用旋转雷达。此外,在雷达原件上,将会采取更加先进的SiC衬底MIMIC,这种新材料的性能大大超过美国E-3雷达采用的材料,而目前中科院已经造出来了。

中国用运20平台研第3代预警机:技术与美相当

图为最新出现的中国空警500预警机。

近日,网络上出现一款国产新型预警机和新型电子战飞机图片,这些被称之为“空警-500”和“高新-9”的飞机立即引起广泛,一些观察家认为这是中国新一轮高新作战飞机研制周期的开始,它预示着中国高新系列飞机即将进入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将会陆续推出多种新型特种作战、特种电子战、反潜和心理战飞机,而这些飞机将全部使用最近投入批量生产的运-9平台。

据外国媒体称,这些新型军用飞机都是以运-9运输机作为载机的,其中空警-500的外形与中国出售给巴基斯坦的ZDK-03型预警机相似,但机载雷达采用的应是新型雷达,外观上能看到雷达中心位置有一处明显凸起。根据外电报道,它就是我国最新型空警-500的批量生产型飞机,它表明我国新一代预警机已经研制成功,即将交付部队。空警-500作为我国新一代预警机,它采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等新技术,提高了对了隐身目标探测能力,它的研制成功,对于我国预警机乃至雷达工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可谓意义深远。一般来说,中国研制的第一代预警机为空警-200和空警-2000预警机,第二代预警机包括出口型ZDK-03预警机和自用的新一代空警-500中型预警机。据称,中国空军和海军即将装备的第二代预警机已经在试飞当中,在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的相关照片中,我们可以发现二代预警机的模型如此隐蔽,但经过细心分析,这种新预警机已经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中国用运20平台可研第3代预警机:中国预警机技术已与美国相当

目前,中国的空警-500和美国研制的E-737可以作为世界新一代预警机的典型代表,他们都达到其他预警机难以企及的高性能和技术高度,在预警机技术上,中国的技术能力已经逐步接近美国,除在载机性能、使用经验、元器件水平和软件适用能力上存在差距外,中国的新一代预警机与E-737不存在技术代差,今后一段时间,空警-500将批量装备我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其总的需求量大致为30架至50架。此外,为了弥补在载机性能上的差距,以运-20为载机平台研制的空警某型第三代预警机也正在加速推进。

一些图片显示被称为高新-9的某新型电子战飞机首次被确认,这种飞机采用了类似高新-4号飞机一样的机身两侧大型电子干扰天线,但飞机的载机已经换成了运-9,而不是“高新-4”电子干扰机的运-8载机,其机身两侧为电子干扰天线。据国外相关飞机的装备,推测其天线罩内为相控阵雷达。该机可执行空中预警、目标测绘,但主要利用专用电子干扰机发射干扰信号,以扰乱敌雷达和军用通信电子设备的工作。

据悉,运-9飞机填补了中国国产飞机的多项空白:国内运输机首次在操纵系统采用助力技术,改善了人机工效;首次采用复合材料螺旋桨技术,降低噪声,提高飞机高温高原性能;首次采用了综合航电技术,实现了玻璃化座舱和飞行技术与系统状态参数的综合显示系统等等。与运-8相比,运-9在保持20吨空运能力的同时,最大航程和巡航速度显着提高,并且配备了新一代的玻璃化座舱和机载设备。未来中国海空军可能将大批装备运-9,发挥类似C-130J“超级大力神”在美军中的作用。

中国用运20平台可研第3代预警机:中国预警机技术已与美国相当

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中国以运-9平台已发展出6个特种飞机机型和军用运输型,这其中包括空警-500、用于反潜的高新-6飞机,用于电子干扰的高新-9,用于情报收集的高新-8,用于特种作战的运-9特战型和用于心理战的新高新机。目前,这六种飞机中的后四种和运-9军用运输型已经进入批量生产阶段,而前两种正在进行紧张的试飞工作,预计将在2014年开始装备部队。而以运-9为基础研制的海警巡逻机、机载激光武器试验载台、潜艇中继通讯飞机、电子战压制飞机、地面作战指挥飞机和空中火力支援飞机也在研制当中,这些飞机的研制工作将在未来的5至8年内完成,而位于陕西汉中的中国陕飞公司的产能问题将接受真正的挑战。运-9飞机的系列化谱系将成为未来我国20至30年中型特种飞机的基础平台,围绕运-9飞机的高新特种飞机研制才刚刚开始。

相关新闻:

中国空警500预警机服役性能超空警2000

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3月23日报道,中国军事网站照片显示,空警500早期预警机已经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服役。

空警500涂上空军涂装的照片最早在2014年底出现。2014年3月18日,一架编号30471的该型机照片首次出现在网络上,这是第一张能够得到确认的显示该机已经加入解放军现役的照片。空警500预警机第一次被发现是在2013年初,该机基于运-9四发涡轮螺旋桨运输机和固定安装相控阵雷达而成。

空警500

中国网络消息源称,尽管空警500尺寸更小,但电子技术的进步使它的雷达与为空警2000研制的雷达性能相当,空警2000的搭载平台为伊尔-76飞机。2013年1月,中国媒体报道称这种雷达能够跟踪470公里范围内的60-100个目标。

空警500

空警500的雷达有三个尺寸相同的阵面,在天线罩顶部还有一个凸起的小天线罩,这似乎是一个卫星通讯天线。有照片显示中航工业沈飞公司曾考虑采用泪滴型天线罩,允许安装尺寸更大的侧视天线阵列的预警机方案。空警500还装有两个被动电子情报天线。

空警500显然是空警200预警机的后续型,该机采用一个平衡木式天线,其外形与瑞典萨博公司“艾丽眼”雷达非常相似,这种设计只能获得左右合计240度的探测角度。

针对我国在东海、南海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问题和复杂局势,中国也迫切需要中小型预警机能够灵活应对海上周边国家舰机的骚扰。空警-200预警机更多是作为地面防空指挥引导系统的低空补盲雷达使用,而用大型预警机空警-2000又划不来,因此,建造一款具备强大空中预警和指挥能力的中小型预警机很有必要,空警-500也应运而生。

空警500是我国在运-9型战术运输机基础上研制的一款预警机。近日,网络上曝光了该机换装中国空军灰白色涂装的高清照片,完整地展现了该新型预警机的样貌。

日前,网络上曝光了国产空警500型预警机的最新图片,显示该机疑似已经转场,或许已经加入空军部队服役。

与之前试飞时的“黄皮机”不同,这架顶部安装了圆形雷达设备的特种飞机已经刷涂了中国空军的灰色涂装和标志,不久后或将加入部队服役。

目前,解放军部队已经装备了空警-2000和空警-200两个型号的预警机,已经形成了高低搭配的空中预警模式,为何还要再造一款空警-500?

从外观上看,空警-500就像是将空警-2000的圆形雷达装到了空警-200运-8运输机的机体上,那么在性能上又和空警-200有什么区别?

2014年第十届珠海航展上,1架疑似空警500预警机的剖面模型出现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的展区。

中国目前自主研制的预警机有空警200、空警2000预警机,另有出口型ZDK03预警机。首先来看空警-200,该机型实际上是运-8AEW的改进型,搭载有源相控阵雷达,因其外观而被网友形象地称为“平衡木”。

空警-200之所以会采用“平衡木”的方式来布置雷达,尤其一定的合理性。因为电磁波波长越长,在大气传播中信号强度减少越低,因此探测距离相对也更远。

但是波长对于增加探测距离有利也有弊,前面说过波长越长,在天线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天线相对尺寸和增益等指标越低,这意味着雷达辐射能量在主瓣中的比例越低,这反而影响雷达的探测距离,解决的办法就是增加天线的面积。

但增加雷达天线面积会增加预警机系统重量和空气阻力,对于大型预警机来说可能在接受的范围之内,对于性能较低的中小型预警机来说,其所能承受的天线尺寸和重量都是有限度。想要在较小的飞机上配备较大的天线该怎么解决?

飞机的侧面尺寸要远大于正面投影,并且天线侧面的空气阻力也远小于正面的空气阻力,这就是平衡木出现的原因。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平面相控阵自身的问题,由于孔径投影区的减少,导致增益的损失以及波束宽度增大等问题,平面相控阵天线扫描角度超过60度其性能就会明显下降,因此要想实现全向空域覆盖,至少需要三个阵面,而平衡木面对目标区的只有一个天线,因此在预警机飞离目标区时,会因为天线扫描角度增加,雷达性能明显下降。

从这个角度来说,装备“平衡木”的预警机更多是做为地面防空指挥引导系统的低空补盲雷达出现的,用于对重点威胁方向预警。

相比之下,空警-2000采用的雷达要比空警-200的“平衡木”强大许多。2009年。空警-2000作为空中编队参加了国庆60周年阅兵,然而,当时对空警-2000预警机的雷达性能还是个迷。

直到2013年初,王小谟院士被授予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的他曾担任我国多型预警机的研制任务,其中就包括空警-2000,因此关于空警-2000预警机的更多信息也得到进一步公开。

在当时央视曝光的画面中,可以看到这架国产预警机试验平台采用的是俄罗斯研制的伊尔-76T型试验机,机载雷达部分没有雷达罩遮住,显示了飞机的一座相控阵雷达(一共有三座)的安装位置和大小,该部阵面朝向飞机前上方,以一定的倾斜角固定在机背上。

这也揭示了空警-2000预警机雷达的独特之处,采用的是固态有源相控阵雷达,3座雷达一起安装在机体背部的“圆盘”中。

据悉,空警-2000的三部天线设置在一个高2米、直径14米的固定圆盘天线罩中,构成360°全方位探测。最大探测距离400-470公里,可同时跟踪60-100个目标,属于“空地双优型预警机”。

对比发现,不少国家的预警机雷达也采用类似的“圆盘”结构,但内部构造完全不一样。例如美国的E-3,其“圆盘”内装备的是单片雷达,因此它的“圆盘”需要不断地转动,这样雷达转向哪个方向,雷达才能对哪个方向进行探测。但我们的空警-2000是由三座雷达组成,三个雷达之间呈三角形状拼接在一起,这样,空警-2000的“圆盘”不需要转动,就可以实时扫描各个方向。

E-3等早期研制的雷达存在电力、机械损耗,但空警-2000没有这个问题。此外,早先的雷达是脉冲多普勒雷达,空警-2000则采用相控阵雷达,扫描、定位的能力更为先进。因此有观点认为,从技术角度看,中国预警机比美国的E-3C领先一代。

再来看看中国为巴基斯坦空军研制的ZDK-03预警机,这种预警机采用的也是“圆盘”式的雷达罩。从原型机与雷达罩之间的对比,可以推测到ZDK-03的雷达罩直径为8.5米,厚度大约为1.5米左右,这些尺寸小于E-3A的雷达罩。不过从从雷达顶端的横条型图案来看,ZDK-03配备的雷达可能还是采用行波阵波导裂缝天线的机械扫描雷达。

据悉,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成功研制出行波阵波导裂缝天线,但在中国预警机雷达的选型,中国空军考虑到未来雷达技术的发展,采取了跨越式发展的道路,直接采用了有源相控阵雷达,而这型雷达做为备用雷达继续研制,随着中国机载有源相控阵预警雷达的成熟,这型雷达便被推向国际市场,被巴基斯坦空军所采用。

虽然机械扫描雷达的性能不如有源相控阵雷达,但采用“圆盘”状雷达罩后,优点就是当预警机飞离目标区的时候,仍旧可以旋转天线紧盯目标区,从而保持对目标区的掌握。对于巴基斯坦空军而言,这款预警机已经满足了其长时间滞空维持警戒、并能在必要的时候直接指挥战机对入侵目标进行反击的作战要求。但值得我们的是ZDK-03预警机所使用的运-9运输机平台。

最新出现的空警-500预警机,采用的就是运-9运输机平台。相比运-8F型运输机,运-9高新工程三类平台采用了国产涡桨-6C发动机,功率从后者涡桨-6的4000多马力提高5000多马力,同时换装国产六叶复合材料螺旋桨,提高发动机效率,降低了油耗和噪音。

此外,运-9平台采用了机翼整体油箱,机内载油提高到20吨左右,其航程由运-8F400的3000多公里提高到5000多公里,滞空时间增加到8个小时以上。对于预警机来说,其需要长时间在空中滞留以维持对目标区的警戒,因此滞空时间的增加,减少了飞机轮值次数,避免了因飞机轮班造成的空白,提高对目标区空情的掌握能力。

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运-9平台加长了机体,由运-8F-400的33米增加到36米,这意味着ZDK-03可以搭载更多的显控台,配备更多的空勤人员,在执行任务中进行轮换,同时还可以为机组人员提供休息的场所,在高度紧张的指挥引导作业中,降低执勤人员的工作强度,这也助于提高飞机的指挥引导能力。

有了运-9运输机在ZDK-03上的成功应用经验,为中国研制空警-500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空警-500预警机的圆盘状雷达罩上有三块黑色部分,应该是雷达透波材料,其样式与空警-2000的三座有源相控阵雷达类似,可以推测空警-500也采用了类似空警-2000的预警雷达。

这样一来,使用更为先进和稳定的运-9平台搭载已经技术成熟的强大有源相控阵雷达,就是空警-500预警机的由来。

有分析称,空警500采用了数字阵列技术,它的核心是数字收/发单元,它通过对信号进行直接数字合成,完成移相和幅度加权,从而实现波束在空间的扫描,同时在接收时也进行数字波束形成,与传统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相比,它取消了大量的线缆,降低了天线的重量,同时也降低了系统的损耗,提高了灵敏度,这些都有助于增加雷达的探测距离,王小谟先生在研制空警500提出的“小载机,大预警”的设想应该就来源于此。

从我国空军担负的作战任务及作战对象来看,未来战场可能涉及到陆、海、空、天等各方面的目标,因此需要预警机具备较强的目标探测、识别、跟踪能力,目标刷新速度快,多目标能力和对付隐身、机动目标能力要强。从这个角度来讲,平衡木天线虽然在自己探测范围内可以实现电子扫描,对付多目标及机动目标能力较强,但是它的全向探测能力较差,对于战区掌握能力较弱,难以适应这样复杂的战场环境。

虽然空警-2000这种采用固定圆盘三角阵面的预警机作战能力强大,但是建造成本和维护成本高昂,大批量建造会增加军费负担。而更为关键是,空警-2000采用的运输平台伊尔-76运输机是由俄罗斯建造,中国的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还在试飞,先买后改的研制方法复杂繁琐,也不利于形成自己独立的预警机研制体系。

针对我国在东海、南海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问题和复杂局势,中国也迫切需要中小型预警机能够灵活应对海上周边国家舰机的骚扰。正如前文所说,空警-200预警机更多是作为地面防空指挥引导系统的低空补盲雷达使用,而用大型预警机空警-2000又划不来,因此,建造一款具备强大空中预警和指挥能力的中小型预警机很有必要,空警-500也应运而生。

军事专家杜文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空警-500虽与空警-2000采用同样的相控阵雷达,但若从外观判断,它的雷达探测性能或优于空警-2000。

空警-2000使用电扫描方式,而非机械扫描。而空警-500的雷达探测力或更加精细,在跟踪目标和数量上将大幅提升。当前预警机集成预警功能及指挥功能,但指挥功能尚待强化,这就对飞机的雷达设备有极高的要求。

不过空警-500预警机的研制意义远非如此。我国首款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目前正在紧张研制中,两架原型机均以完成首飞。

在不久的未来,运-20很可能也会推出预警机型号。而在运-9运输机平台上研制新的预警机,也能为未来在运-20运输机基础上发展预警机型号进行技术验证和经验积累,更快形成战斗力,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空中预警体系。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